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為何歐美人文研究所錄取台灣學生的狀況不理想 by 陳洵渼

這篇文章討論「為何歐美人文研究所錄取台灣學生的狀況不理想」,由曾來MasonGRE讀書會指導陳教授陳洵渼所撰寫。文章非常精彩,感謝陳教授熱情分享,推薦給所有立志申請美國人文博士班的朋友閱讀 :)



陳洵渼
──在 UC Berkeley
14 小時前柏克萊
【關於美國人文博士班申請】
聖誕夜去博士後學姊家吃照片中的聖誕大餐時,與在場的兩位柏克萊東亞所的教授討論了關於博士班申請的事情。
雖然我沒有申請東亞所,但或許以下的資訊能夠讓一些朋友參考,因此我就打在這裡吧!
之前與教育部官員吃飯的時候,就有討論到為何歐美人文研究所綠取台灣學生的狀況一直都很不理想,其中原因我想很複雜,但是與教授討論以後,我想至少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1.國際學生的學費經常比較高:為何這會是一個原因呢?首先要理解在美國的博士班基本上是會幫學生付學費的,而這個錢是由系上的經費支付給學校。但往往國際學生的學費要高於本地學生(有些會高於三倍),因此在這個情況下,一個系收一個外籍學生所花的錢,往往可以養兩到三個本地學生。那如果外籍學生沒有比本地學生更為優秀,為何還要收外籍學生?
2.人文學系經費少:這是個很現實的狀況,相比理工或是生醫相關領域,人文學院的經費真的很少,外來贊助也少。像柏克萊東亞所拒絕了孔子書院的成立,等於是拿不到大陸相關的經費,加上又不像是宗教所會有宗教團體的經費,因此又更少了(所以兩位老師一直mur mur佛學研究比她們有錢XDD 不過她們說哲學的狀況更慘...)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比理工生醫可以大批大批收博士生,人文學系只能一次收個位數的學生。但是申請者一次可能都會有兩三百個人,又要保留名額給系內學生,這樣算起來給國際學生的名額就更少了。
3.英文考試成績較差:這裏講的成績是GRE的V的成績,Q對人文研究所不重要。教授們說,即使學校一直要求系上不要看GRE的成績,但是因為申請人數眾多,而GRE又是所有人都會有的可量化參考資料,因此在這個情況下,系上通常會用GRE刪掉低分的人。但這也不是絕對,如果申請人有很強的研究計畫、推薦信,還是有可能敗部復活,可是相對而言的比例不高。(佛學研究的老師就跟我說過,他們觀察發現GRE的V通常跟學生的寫作質量有正相關性,而不是AWA。)接著,重點來了,我就問:「那怎樣才算高分呢?」老師說:『V至少要考到162或163,美國學生自己考往往一考就是167/168(滿分170),像是考155這種,就是很差的了。』 (聽完我只想罵髒話...)所以...有想要準備的朋友,加油吧!雖然GRE成績不是絕對,但會有影響。
4.推薦信:很多時候大家都誤會推薦信只要找有修過課的老師寫一寫就好了。但事實上,委員會想要看的是這位學生有沒有寫作的能力?有沒有學術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找一位理解你/妳的寫作還有學術能力的老師來寫。周圍有些朋友,經常覺得只要找名氣響亮的教授寫就一定有幫助,但事實並不一定是如此。名氣響亮的教授一定要寫很多推薦信,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他如果沒有很理解你/妳,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會很空泛,或許反而會對申請有傷害。
5.與老師的聯絡太少:在申請之前,有許多美國本地學生就會寫信聯繫想要跟的老師,把自傳、研究計畫寄給對方。雖然對方不一定會回,但如果有回信就能夠跟對方討論。我個人的經驗是,每次與老師討論我的研究計畫,都能夠發現自己的盲點。不要覺得自己很爛所以不敢跟別人討論計畫,相對的,就是因為有所不足才需要人家指導。不過也建議,在跟老師討論之前,最好能夠跟同儕討論研究計畫,否則真的會太爛XDD
所以,大家不要害羞,勇敢的寫信。但也不要太超過,寫信內容要有禮貌不要太自負也不要太自貶,也不要一直寫信煩人家,有時候人家不回就是不想回,或是在忙;不要一直轟炸對方這樣反而會造成反感。
許多這裡的教授跟我表示,過去也有幫助台灣學生申請,但是結果往往不夠理想,綜合起來,無論成績或是學術表現都高不過人家。大家也很希望收到台灣優秀的學生,因此希望要申請的人要好好加油。
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